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全国违章查询 > 《违章帮助》相关内容 > 关于广州地铁交通的感想

关于广州地铁交通的感想

时间:2013-06-29 11:24:54    浏览:2699次

在广州,乘坐地铁成了我的家常便饭。

刀尔登在说明信息传播快慢对于明帝国存在的重要性,举了个十分贴切的生物学例子:如果人的神经传导过慢,那么手指被切,等中枢反应过来,那手指早就被人放入油锅炒熟吃了。单从现代城市交通的角度看,本例也极富启发。地铁仿佛就是现代大型城市可靠的神经传导束,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将各种人运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,让他们去完成各种任务,又通过他们把各种小道消息像四面八方传播。地铁网络组成了城市巨大的流水线,人们就是流水线上的一环。如今生活在北上广深的城市人,如果没有快捷准时的地铁,恐怕是无法生活和工作的。

我自己深有体会。早上上班,如果能在七点四十分之前赶到地铁站,我就会很有安全感——按照地铁惯常的准时,我准时赶到单位已经有了保障。以前搭公交车上班的时候,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安全感,虽然住处和单位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但我要多准备二十分钟,而且在路上还要担心堵车。地铁则永远不会堵车。出门访友也是如此。只要估算站站间地铁运行时间,赴会就能准时,比打的还好。

当然,不可否认的,地铁也有故障,比如临时停车,只是我遭遇的临时停车基本在一分钟以内,而且概率很小,小于5%,按照统计学知识,可以拒绝;比如地铁线故障,前不久的一个早上就遇上一次,等了十多分钟地铁还迟迟不来,站台上的人差点望穿秋水,结果那天我就赤果果的迟到了;比如那些我没经历过的发生在地铁线上的血淋淋的事故。遭遇类似的事件,确实不爽,但细想一下也就坦然了。故障,作为现代机器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宿命。我们必须明白,飞机是会失事的,电脑是会崩溃的,股市是会崩盘的,疾病是会死人的,人心是会变化的。

虽然广州的地铁网络越来越发达,但是好像永远也跟不上广州人口的增长。十年前,只有一两条地铁线,但远没有如今这么挤。现在上下班期间做地铁三号线,经常是人满为患,要等几趟列车才能上去。周末去天河番禺,沿线地铁站台人山人海;在公元前或体育西换乘,也会感觉换乘通道上挤满了人,你身处其中像潮水中的一滴,被推着被挤着往前移动,最后却发现堤坝口已经要关上,而你离它还很远。此时,如果想尽快挤上地铁到达目的地,讲礼貌是不对的,必须蜂拥而上,发挥不是你上就是我上的精神。因为,没有人排队,也没有人礼让。这像极了城市本身,虽然大部分时候,它有温情的一面,但在某些时刻,它会退回到丛林,让每个人都回到本能。如果你在地铁高峰期搭上地铁顺利到达目的地,出站后,你长吁一口气,对“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”的理解会有新境界。

每个人的地铁旅程,或长或短,或早或晚,或拥挤或空旷,都是不一样的。但鉴于人是一种容易寂寞的动物,在地铁上他们也要需要某种打发时光的活动来抚慰心灵。当年没有手机也没有游戏机,最喜欢打量周遭的各式人等。当然,打量的要点是要用余光,千万不能刻意,即便是看到你的女神范儿靓女。在拥挤的地铁上,有各种各样的人,老人小孩,帅哥靓女,大妈大叔,也就包含各种世相。抢座位的迅速赛过年轻人的老太太;旁若无人拿镜子或手机自照的姑娘;衬衫西服电脑包的白领小青年;闲来无事坐免费地铁去领报纸的大爷;被妈妈牵着小手背着书包的小学生;穿着校服相互依偎说着情话的高中生;前卫暴露浓妆艳抹的半老徐娘。。。。。。看着周遭扭曲或平静的互不相关但又像镜子中的自己的脸庞,不由想起庞德的名诗《在地铁上》: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/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。

我想,那些年轻的脸庞后面都有那么几根紧绷的神经束,想让生活加速前进,也有那么几根松弛的神经束,想逃离这快捷但像机器的生活。

后来,3G手机逐渐普及,地铁上用手机看电视讲微信看小说刷微博的人明显增多。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时间,再也不相互打量了。我也是。有时候我也带书翻上两页,通常是不好看的,原因有二。一是怕太好看看过站了;二是在地铁上看书本是打发时间加装逼,看什么并不重要。

然而我确实也曾坐过站,不过绝不是因为看书入神,而是因为想一个人。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如今我怀念这种情怀。

地铁和火车一样,是一个独立的密闭空间。而且,地铁在地下运行。所以它更像另外一个平行世界。在地铁里,分不清白天和黑夜,也分不清晴天和雨天,仿佛时间停止,万物永恒。可是,在地铁运行的每一刻,我分明能感觉到时间在飞逝。